中國植物園聯盟“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(試點)”計劃子課題“華南地區本土植物清查與保護”項目進展順利。2015年上半年,課題組共開展了16次野外考察,執行55人次,考察地點包括桂西南(龍州、憑祥、大新、武鳴、隆安、扶綏等縣市)、桂西(靖西、那坡)、桂西北(隆林、西林、田林、樂業)、桂南(上思、防城)、桂北(羅城、融水)、桂東北(興安、資源、灌陽),不僅對上述區域涉及的熱點區域和各個保護區,如十萬大山、九萬大山、岑王老山、大明山、西大明山、龍虎山、元寶山、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了拉網式的野外考察,同時還重點對靖西縣的“風水山”林進行了詳細的考察。累計調查目的物種512種,引種402種,累計3000多份材料,引種材料包括活植物幼苗、種子、扦插材料等,引種苗木成活率保持在90%以上。
2015年7月20日至7月27日,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譚運洪受聯盟委派,參加了那坡縣的野外考察工作。本次主要針對那坡縣中越邊境的喀斯特山地進行考察,該地區的土山大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,已經很難找到保存好的森林。此次野外考察主要目標是等級2-4和等級6的物種,通過野外考察核準和調整了239種植物的等級狀況。本次考察共采集標本185號,引種46號。取得的重要進展包括(1)發現了原等級2、3的物種9種,那坡報春苣苔(Primulina napoensis)、卷邊紫金牛(Ardisia replicate)、云南油丹(Alseodaphne yunnanensis)、麻栗坡油果樟(Syndiclis marlipoensis)、顯脈黃芩(Scutellaria reticulate)、纖柄香草(Lysimachia filipes)、垂花蛛毛苣苔(Paraboea nutans)、馬腎果(Aglaia testicularis)、藤棗(Eleutharrhena macrocarpa),對其中的那坡報春苣苔、云南油丹、麻栗坡油果樟從等級2調整為等級3,馬腎果、纖柄香草、垂花蛛毛苣苔等級調整為4。(2)本次考察發現廣西植物新分布記錄5種,細小叉柱蘭(Cheirostylis pusilla)、麻栗坡開唇蘭(Anoectochilus malipoensis)、麻栗坡小花藤(Ichnocarpus malipoensis)、河口異葉苣苔(Whytockia hekouensis)、巨葉冬青(Ilex perlata)。(3)本次考察發現中國蘭科植物新記錄1種、秋海棠屬(Begonia)自然雜交種(B. circumlobata × B. longifolia)1種,該自然雜交種表現出優良的性狀,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。

本次考察發現的等級為2-3的部分植物
(A-C: 藤棗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, D:馬腎果Aglaia testicularis, E-F: 卷邊紫金牛Ardisia replicate, G-H: 那坡報春苣苔Primulina napoensis, I-J: 垂花蛛毛苣苔Paraboea nutans, K-L: 河口異葉苣苔Whytockia hekouensis, M:齒唇蘭Anoectochilus lanceolatus, N:西南開唇蘭Anoectochilus elwesii, O:鳳山秋海棠Begonia chingii.)

秋海棠屬自然雜交種